本篇文章1764字,读完约4分钟



几年,留学回国人数呈逐年增加趋势。据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透露,留学回国人员每3年增长1倍多。也正是在这几年,“海带”、“海草”等词语在社会舆论中被频繁援引,海归回国后的境遇受到了空前关注。海归本应成为国家建设人才库中的“香饽饽”,为何身价大跌?另一方面,与海归就业难相对比的是国内出国留学的热潮依然不减。日前中留服与美国教育部学生信息中心有办法。海归从出国热到就业难,这一出一进的矛盾背后又隐藏着哪些让人深思的诱因?让我们来听听各界人士的不同声音……


官方声音:

提及近年来出国留学热的说法,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国际合作处处长车伟民表示并不赞同。据估计,现在每年出国留学的约有16万左右,而我国在校的学生共有两三亿人。相比之下,他认为出国留学不是过热的问题,而是还不够热的问题。尽管近年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出国求学,而且日趋年轻化,但事实上,规模还没有达到这样的热度。未来的出国人数还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国际交流也会更加频繁。

另一方面,从海归回国的就业情况来看,每年回国大约4万人,鉴于他们在国外留学的经历,回国后找到一份工作并不困难,只是理想与否和合适与否的问题。这与国内大学生四五百万人的就业压力相比是微不足道的。


准备留学者声音:

水平参差不齐应加强留学规划

现如今,除了那些成绩优异的学生希望出国继续深造,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理念之外,还有相当一批人是因为在国内成绩并不理想或是没有考上一流大学才选择出国的。笔者在对几位准备出国留学的学生的采访中发现,他们大多向往国外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单纯地认为有了洋文凭回国找工作会更容易。提及国内对海归人才的期待,他们表示不太了解。加之现在出国留学的学生日趋低龄化,一部分人缺乏自理、自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何谈明确出国留学的目的呢?

古语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留学前的职业规划十分重要。较往年增加了专业人士对出国留学人员的职业规划和水平评定。这使留学生出国前更能全面、客观地定位自己,在思想上有充分的准备和期望。比如说他们会更加明确自己出国留学究竟是为了深造、移民还是仅仅镀金而已。业内人士表示,借助综合评定和全面考量,结合自己出国的目的来决定职业,通过职业确定专业,从而选择即将留学的国家,这一系列过程会让出国留学生更具理性,更有目的性,从出国留学的源头上改善海归就业难的现状。


海外留学者声音

认知断档无法与国内形势接轨

据美国学生信息中心称:国外的学习过程是通过学生自主深入地调查研究、查找资料和对比学习后,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现就读于英国华威大学会计与财务专业的冯识博谈及此点深有感触,但同时对毕业回国后不了解国内各方面情况表示隐忧。她解释道,海归虽然有良好的教育背景、专业的技术知识和先进的理念,也能带回部分人脉,但毕竟在国外留学多年,而中国近几年发展之快使他们回来后不了解中国的国情,加之对国内办事程序不熟、缺乏工作经验和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考虑不周等,这使一些海归在短时间内无法和国内就业形势接轨,出现认知断档现象。

面对这样的现状,留学归国人员需要在留学热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回国前应对国内就业市场做调查和分析,了解国内稀缺哪些方面的人才和具备何种能力的人才,结合自己在国外接受到的专业知识有的放矢地就业。这样回国后就不必担忧会与国内就业形势脱节,从而避免心理上的错位和落差。


留学中介声音

就业期望过高应保持平稳心态

从成本的投入和产出角度来讲,多年留学国外的学生投入了极高的成本,因此就顺理成章地对回国后的工作有着很高甚至是过高的期待。而现在的“海待”人群中有很大一部分就是那些因工作薪水和待遇达不到自身的高期望而宁愿选择待业的海归。真正到面试环节敲门砖就没有用了,他们更看重应聘者有多大能力和能为单位创造多少价值。“据美国学生信息中心称:如果一个没有留学背景的人,他(她)的综合素质如语言、交际能力等和出国留学的人水平相当,我会选择没有出国留学过的人,”她说道,“因此,海归就业时应放下自己海外留学的优越感,以平稳的心态调查、研究、分析自己的能力和水平究竟适合什么层面的工作,而不是盲目地选择待业以期望找到更好的工作。”事实也是如此,近年我国本土人才竞争力的上升使得海归与国内求职者站在同一平台上竞聘岗位,就业市场逐渐理性化已是大势所趋。



来源:天津新闻信息网

标题:留学回国就业难,留服与美国教育部学生信息中心有办法

地址:http://www.tcsdqw.cn/tjxw/31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