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593字,读完约11分钟

为什么他们说日语,却对中国充满感情?

世界华人周刊专栏作者:令狐空

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大爆发不知不觉地持续了一年。

最担心的是,不能超过老年人聚集的养老院。

日本兵库县有特别的看护设施。

▲图片来源:微博@凤凰李淼

另一方面,伙食费每天200日元共计13元,是赤字,但会长为了服务老年人而不断经营。

另一方面,这里的日本老人竟然说中文,吃中国菜,打中国麻将,唱中文歌。

▲图片来源:微博@凤凰李淼

比如,一位奶奶唱了黄梅戏。 “你就像鸭鸟,比翅膀在人间飞翔。 ”。

另一位奶奶说:“中文真好。 我随便说了。 日本的话我会说,是吗,其实我不知道。 ”。

▲图片来源:微博@凤凰李淼

为什么这些日本老人明明不会说日语,却对中国充满感情?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因为他们有共同的名字日本孤儿。 他们背后有血和泪的记忆。

1930年,为了彻底占领东北,日本制定了20年间向东北移民100万户的入侵计划。

一百万户,约五百万人。 这些集团不是普通农民,受过严格的训练,被称为日本开拓团,来这里的任务是武装殖民地。

现在想起这往事,不禁暗自吃惊。

▲“九一八”事变旧照

幸好之后,日本在所有战场上都失败了,苏军席卷了位于东北的关东军。

当时留在东北的日本人达到了155万人,一点点的关东军在战败中更加伤心,命令包括年幼孩子在内的所有士兵和家人自杀。

例如1945年8月12日,假鸡宁县(今黑龙江省鸡西市)的哈达河开拓团被苏军切断,团长贝沼洋二步行喊着“天皇万岁”自杀了。

▲自杀的日本人图像来源:面对面“席静波:日本残留孤居中国”

即使团长自杀了,成员也被疯狂洗脑了。 男性竟然开枪打死了一群女性儿童,500多个女性和孩子被杀,只有7个孤儿幸免于难。

当时东北有很多日本孤儿,很多是日军的孩子,很多是开拓团的后代。

▲日本残留孤桂川君子6岁时和家人一起拍照。

想起14年来日本的所作所为,没有人会义愤填膺。 但是,中国父母竟然放弃了仇恨,决定收养孤儿。

“犯罪的是侵略者,孩子是无罪的。 ”。

“看着这孩子真可怜。 不领养的话可能会死的”

据统计,中国父母收养了至少4000多名日本孤儿。 这些孤儿们这样没有导致死亡,成了历史的说明。

由于日本侵略者的恶行,东北三省是日寇最猖獗的地方,一般人对日本孤儿的态度是可以想象的。

但是养父母把孤儿当成自己一样,完全不亚于自己的亲生肉。

为了保护孩子的自尊心,父母通常会躲在孩子身上。 但是,世界上没有通风不好的墙,邻居们大多知道孤儿的身份。

所以,大部分日本孤儿小时候都被同龄人侮辱过,但他们在父母的关怀下相信自己是中国人。

于德水是这4000多名日本孤儿之一。

他出生于1945年长春,半岁时被中国父母收养。 在父母的照顾下,他性格乖僻温和,从不生气。

▲于德水

有一次在学校,同学对他做鬼脸,骂他“日本酱”。

在德水从小就看《地道战》《平原游击队》,深深知道日本鬼子的罪行。

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听到这种侮辱谁能忍受。 总是懂事的他疯狂地扑向同学,个子矮反而鼻子青脸肿。

▲年轻时的于德水

后来在玩的时候,有时同学嘲笑他是日本人,但德水难以置信。 因为父母一直很疼爱他。

打消心理障碍,他平安健康地长大,一转眼就到了不混乱的年龄。 但意外的是,命运突然把真相推到了他面前。

和厂长聊天时,厂长说:“你是日本人。 你不回日本接吻吗? ”。 当时的中日关系和平友好,所以已经有很多孤儿回日本找亲戚。

于德水笑着表示自己的亲人在中国啊。 意外的是厂长说:“我真的没有说谎。 我问过你爸爸! ”。

▲于德水养母

联想到小时候经常被称为小日本,德水不由得害怕起来。 他回家鼓起勇气问他自己的身世,母亲平静地告诉了他真相。

那一刻,他觉得天塌了。 他深夜经常说:“数十亿人是大禹的后代,为什么我的草不是中国人? ”。

1986年,德水41岁了。 在母亲的建议下,他跟着探视团去了日本。

他在日本找不到亲人后,拒绝留在日本定居,回到中国照顾年迈的父母。

父母去世后,他按照家人的意见去了日本。 但是他不开心。 因为每天都很高兴,所以只学了一点简单的日语。

满目樱花的催泪绽放,这颗心很难属于东瀛。 时间越长,他越怀念中国。 孩子成家后,他马上带着妻子回到中国的家乡,开了一家小机械厂,容光焕发。

“我说的祖国是中国,我从来没有把日本作为祖国。 ”。

自1972年中日关系正常化以来,孤儿们纷纷回国寻找亲戚。 他们的年龄大约在40岁左右,不太习惯日本的生活。

既有下定决心离开日本继续回中国的人,也有永久定居在日本的人。 但是他们很多人的心,依然担心中国。

▲图片来源:微博@凤凰李淼

有个奶奶叫池田澄江。 中文名字叫徐明。 年轻时住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有类似德水的经验。

7岁的时候,学校组织去电影院看抗战电影。 在电影中,日本鬼子骑马焚烧了掠夺。 有人喊了一声“小日本”,有点顽固的学生开始推徐明,直到向她吐了口水。

女孩不喜欢漂亮吗,更何况平白受到屈辱,她懊悔地哭了起来。 在电影散会老师被提名之前,她在电影院哭。

▲池田澄江

老师批评哪个同学,教育不要欺负弱者。 徐明大深受感动,从此成为了人生的志向教师。

与于德水不同,她8岁时就知道了自己的身份。 当时,她在门外窃听民警问妈妈的话,看到妈妈哭,她也跳进里面抱着妈妈哭了。

徐明的养父母本来就有资产,但后来父亲生意失败,经常有人向门外讨债。

因为过年没有钱买新衣服,妈妈从箱子里找到了一件黑缎夹克,换成了短衣服。 每次她长大,妈妈都会把衣服放长一点。

原谅很为难,母亲也不放弃学业,不会读写的她每天盯着孩子做作业。 徐明也没有辜负期待,考上了牡丹江师范学院,在一所山沟学校教了10年书。

1972年,以日本朋友的身份,当地警察问徐明有什么指控。 徐明只是说要调到牡丹江,照顾年老的二老。

▲图像来源:北青网

照顾父母将近十年后,她终于鼓起勇气,于1981年7月带着三个孩子去日本找亲人。

因为找不到亲戚,她的钱很快就花光了,在日本很为难,想自杀一次,幸运的是找到了中国驻日领事馆。

在领事馆的帮助下,她和孩子终于有了住处。 之后,在日本媒体的报道下,“徐明事”成为了热点信息。

她突然创造了历史,成为第一个找不到亲属而获得日本籍的孤儿。

之后,她带丈夫和父母去了日本,但父母非常不习惯,再次回到了中国。

我不会说日语,所以她的工作做得不好。 但是不管挣多少钱,她都多次给父母寄生活费。 每月5万日元(约3300元)。

虽然不是亲生孩子,但不得不感叹徐明君比很多孩子更懂孝顺。

她对中国也怀有深深的爱,无论走到哪里都主张“日本是祖国,中国是故乡”。

许多收养孤儿的父母选择隐瞒孩子的出身。 但是,有些父母坦率地公开,在孩子充分理解事情后,告诉了他们真相。

上述“500多名女性儿童”被杀事件,只有7名孤儿幸存下来。 其中一人被称为席静波,被中国军队发现,由张克山夫妇抚养长大。

之后,因为看到好朋友座位上只有一个女儿就不能生育了,张家把4岁的座位静波转移到了座位上的房子里。 从那时以来,席静波有两个母亲。 妈妈们什么都不隐瞒,总是跟他说过去的事。

▲图像来源:面对面“席静波:日本遗孤在中国”

每次想起小时候,席静波都露出幸福的表情。 “他们对待我就像亲生孩子一样。 睡觉的时候请把我放在中间,吻左边,吻右边。 ”。

1955年,席静波考上了林口中学,但由于家境贫困,学校的费用成了问题。 席静波左右了想法,对父亲说:“爸爸,别为难,别读中学,我帮你工作。”

但是,父亲生气的话,母亲也不同意。 他们卖了一半房子得到150元,让儿子继续上学。 贫穷的孩子们很快自立,不惜一切代价他被送进了布里中等师范学校。

▲图像来源:面对面“席静波:日本遗孤在中国”

毕业后,他想随心所欲地就业,孝顺父母。 但意外地父亲去世了,成了他一生的遗憾。

1986年,他跟着球队去日本寻找亲吻,出发前母亲的脸上没有笑容。 她已经失去了丈夫,不能再失去儿子了。

席静波看到母亲的担心,保证绝对不会忘恩负义。

▲图像来源:面对面“席静波:日本遗孤在中国”

他在日本找不到家人,面对日本永久居留权的诱惑,实现了他永远不会抛弃母亲、家人和中国的教育事业的承诺。

“中国有我70多岁的母亲,把我作为她的精神支柱。 如果我不回去她就会倒下。 她把我养小了,我让她老了。 ”。

从1992年开始,日本政府每年都邀请不想回国的孤儿去日本旅行,但席静波一次也没去过。 一方面害怕母亲担心,另一方面害怕自己外出时母亲会意外。

有父母,不会走很远。

▲图像来源:面对面“席静波:日本遗孤在中国”

母亲去世后,他依然决定在中国变老而不是回日本定居。

“我身上的一切,已经中国化了。 我70岁了。 我完全能体会到那一年母亲对孩子的依恋和几十年对家乡的依恋。 我完全理解。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孤儿都这么孝顺,但大部分孤儿回到日本后也会铭记中国和养父母,把中国视为故乡,感谢养父母。

孝道与国籍无关,只与教育有关。 知道得越多,越了解父母的困难,就越能培养感恩之心。

据辽宁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志坤的统计,日本孤儿的教育水平普遍高于同期的中国孩子,大专以上水平为5%,高中以上水平为20%,中学为40%。

▲日本孤儿建造的感谢中国养父母的碑

这些开明的中国养父母,平均注入教育的心血远远超过当时的其他家长。 而且,这些孩子也经常没有让父母失望。

在《天龙八部》中,站在天上的乔峰经常埋伏带来乞丐的兄弟们出没于宋辽边境、企图入侵宋境的辽兵。

命运给他开了个大玩笑,鄙视契丹的他是契丹人。 他知道真正身份的瞬间,就像天地崩塌一样。

▲ 97版《天龙八部》乔峰

身份的变化,一系列人生的变化,大大扩展了他的视野。 国家盛衰无常,战斗胜负多变。 宋人辽人都是人,为什么你骂我辽狗,我骂你宋猪?

我们没有乔丹的经验,但通过他的人生,可以窥见一点点滴下的天空之光。

曾经的耻辱,当然不能忘记,但应该从过去和现在之间取得平衡,在执行时执行,在放手时放手。

就像作家索里尼说的,忘记历史,你就会双目失明。 但是,如果总是凝视过去,一只眼睛就会瞎。

这些被收养的孤儿们回到日本后成为中国的代言人,劝告日本政府正视历史,构筑中日友好的桥梁。

▲长春“中日友好栋”

他们成立了“扶桑同心会”、“中国回国者联络会”、“中国养父母谢恩会”等组织,在长春建设了“中日友好楼”。

回想收养孤儿的父母。 他们不擅长人道主义援助这一大道理。 如果没有,我只知道这些孩子有可能会死。

“我讨厌鬼子,但我不讨厌孩子。 ”。

人世间最真挚的感情往往隐藏在最朴素的语言中。 在灿烂的星空下,平凡的人们带来了最大的感动。

◇参考资料

1 .“我讨厌鬼子,但不讨厌孩子”

2 .微博@凤凰李淼.思念中国的日本孤儿

3 .人民网池田澄江:日本残留孤儿的悲喜人生

4 .北京青年报.日本遗孤:我很高兴中国还在担心我们。

5 .华商晨报.“我身上的一切,已经在中国了”

6 .面对面.席静波:日本遗孤在中国

点击标题下面的蓝色字体,进入公众号,回复“面对面”,就可以看视频了。 “席静波:日本遗孤在中国”。

原标题:“75年前,中国父母收养了4000多名日本孤儿。 他们说日语,以中国为故乡”

阅读原文。

来源:天津新闻信息网

标题:热门:75年前,中国父母收养了4000多日本遗孤

地址:http://www.tcsdqw.cn/tjxw/21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