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82字,读完约2分钟

本报网消息(记者曹雪)河北区人民检察院把保障民生福利作为检察工作的立足点,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促进人民安居乐业。

积极服务发展大局。进一步推进“双万双衣”、大规模基层走访、创建文明城区等活动,努力构建“亲”、“清”的新型政商关系,制定八项措施为企业家创业创造良好环境。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进入企业“征求意见、询问需求、送法律”,与区建委、中铁地产等单位开展廉政建设,对“北宁起步区工程”实施专项防范,增强服务发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利用全市首建的贿赂犯罪网络查询平台,为申请人提供网上查询和网上投递服务,并将贿赂犯罪档案查询公益宣传片发送到地铁平台,提供1500多条查询信息,在全社会营造了浓厚的诚信管理氛围。

积极参与社会治理  着力保障民计民生

做细致实际的群众工作。借助现代信息技术,针对社区民众因行动不便而产生的法律需求,远程移动视频采访系统直接链接到民众家中,上门提供法律咨询和解答,真正解决了服务民众的“最后一公里”。建立有针对性的救助机制,帮助困难家庭渡过难关。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机制,通过行政执法监督在线平台,实现行政执法信息的实时获取,确保涉嫌犯罪的行政执法案件及时进入刑事司法程序。建立普法宣传队伍,加大普法宣传力度,提高全民法治意识和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积极参与社会治理  着力保障民计民生

护送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完善非检查工作机制,落实成年人适宜旁听31次,申请法律援助36人,委托社会调查31人,开展心理矫治45人,做好14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重点预防工作,封存14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记录,有效保护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加强对未成年被害人的司法救助,积极传播法治文化,率先在全市检察系统开展“学法、守法、道德、做人”系列活动。倡导法治、维护国家统一的热情。大力推进“法治进校园”,认真开展“小记者看检察”的法律体验,精心组织法律专题训练营,充分发挥“阳光工作室不检查”作为“法制教育实践课堂”的作用,构建社会化防范体系,让检察话语权融入朋友圈。在学校和社区举办了52次法律教育课程,使10,000多名青少年受益。未检查部门被最高未检查办公室授予“全国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创新实践基地”称号。

来源:天津新闻信息网

标题:积极参与社会治理 着力保障民计民生

地址:http://www.tcsdqw.cn/tjxw/11919.html